资料图:2022年4月15日是巴黎圣母院大火三周年。巴黎圣母院临时的金属脚手架已经搭建完毕,以保证巴黎圣母院结构稳定。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据《巴黎人报》报道,9日晚间,马克龙与到访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起参观了巴黎圣母院。马克龙在现场表示:“我们的目标不变,将在2024年开放大教堂。”
岸田文雄称,2019年10月,日本冲绳的世界文化遗产首里城发生火灾,日本对重建工作的难度深表了解。他表示“对巴黎圣母院重建工作的速度感到惊讶”。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大火吞噬了整个建筑,导致教堂尖顶倒塌。火灾在一天后被扑灭。
据悉,法国为修复大教堂筹集了10亿欧元。马克龙在火灾发生后表示,巴黎圣母院将在5年内重建,但一些修复专家认为,大教堂的重建工程可能将持续10年以上。
海外华媒聚焦中共二十大:为世界读懂新时代中国增添注脚****** (中共二十大·声音)海外华媒聚焦中共二十大:为世界读懂新时代中国增添注脚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电 题:海外华媒聚焦中共二十大:为世界读懂新时代中国增添注脚 作者 金旭 徐文欣 中国进入“二十大时间”。在会场内外,活跃着海外华文媒体的身影,他们见证中国发展的重要时刻,认真践行华媒人担当,全力以赴让世界看到新时代的中国。 凝“新”聚力传侨音 现场报道中共二十大,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社长胡宪感叹每天都充满新鲜感。 在筹备报道初期,胡宪特意对居住在蒙特利尔的读者进行了调查。“我们带着海外民众和侨胞的关注‘有备而来’,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报道中国全貌,回应侨胞关切,解答侨胞疑惑。”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人民币……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被胡宪记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从贫穷到小康的跨越,向着民族复兴前进的步伐坚定且从容,这些具体详实的事例是中国故事最充实的范本。”她说。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携手同行赴盛会 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向记者展示了境外媒体记者采访申请系统,他说:“5年前我全程参与中共十九大的报道,如今这种熟悉感又回来了。新闻中心对时间的精准把握为媒体省去很多等待时间,各个环节无缝衔接,为中外记者采访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欧洲侨报》及相关网站计划发布逾百篇大会报道。高进称,“不管是前方记者,还是后方编辑,大家都希望抢抓热点,第一时间把二十大报告中的亮点、重点呈现给心系祖(籍)国的华侨华人。” “在大会开始前,我们推出《迎接“二十大”,圣彼得堡中国留学生有话说》等预热稿件。”俄罗斯《龙报》社长李双杰深感,中国年轻一代对中共二十大的关注表明他们早已将深厚的家国情怀融入个人的远大理想与抱负之中。“第二个百年发展目标如何实现?国家统一如何推进?更加鲜活生动的中国形象如何展现?这些都是海外侨胞尤其是新生代最关心的话题。” 5年后再次近距离报道中共党代会,李双杰相信,所有人都得到了期盼已久的答案:中国发展未来可期。 此次参会,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社长吴敏聚焦中国对外开放方面的积极举措。他表示,中国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决心能给海外侨胞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合作机遇。 “云”上添花同参与 一些未能到达现场的海外华文媒体开启“云报道”模式,积极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瑞士欧亚时报社社长朱爱莲告诉记者,“云参会”能充分发挥融媒体报道的优势。“我们成立了中共二十大专题工作组,目前正邀请知名欧洲专家学者解读二十大报告,力求多角度、全方位深度聚焦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世界的启发和贡献。”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想要读懂中国。”朱爱莲表示,回顾过去十年的奋进历程,中国的发展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中国治理经验值得借鉴,中共二十大的召开无疑让世界对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更有信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