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中国】彩石镶嵌“守艺人”******
李庆龙正在创作。新华网发
石头是大自然的馈赠。“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石头,按照需要的形状进行雕刻,并粘贴在一起,就成了一幅彩石镶嵌作品。”李庆龙说。
今年77岁的李庆龙是浙江省温州市级非遗(彩石镶嵌)代表性传承人。他和李成者、林志杰等人耗时四年时间,于日前创作完成了一幅彩石镶嵌版《清明上河图》。
彩石镶嵌版《清明上河图》局部。新华网发
李庆龙说,该作品在清·乾隆版《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基础上放大4倍创作而成,宽20米、高1米,重现了彩石镶嵌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彩石镶嵌版《清明上河图》局部。新华网发
走近彩石镶嵌版《清明上河图》,只见人物灵动传神、楼阁栩栩如生、色彩相得益彰。“彩石镶嵌偏立体,和普通的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需重新创作。”李成者说,前期的设计、构思是作品的命脉,而这些都是由他的父亲李庆龙完成的。
彩石镶嵌版《孔子圣迹图》。新华网发
彩石镶嵌是一项非常考验耐心和功底的技艺。“尤其是人物脸部细节的处理。”李庆龙说,《清明上河图》中包含了2000多个人物,这些“小人”大的3厘米左右,小的仅1厘米左右。要在这么小的人物上雕刻出不同的神态,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创作中的彩石镶嵌版《杨贵妃羞花图》。新华网发
“作品是永久给人看的,容不得一点马虎。”李庆龙认为,人生就像彩石镶嵌,有取舍、有雕刻,有打磨、有拼接,最后才能呈现一幅完美的作品。“我很享受将一颗颗石头幻化成色彩绚丽、形象逼真的彩石镶嵌作品的过程。”
创作中的彩石镶嵌版《金陵十二钗》。新华网发
除了《清明上河图》,多年来,李庆龙团队还创作了《金陵十二钗》《508罗汉》等作品。1995年9月,鉴于在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创作的突出贡献,李庆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李庆龙的手工绘制图。新华网发
彩石镶嵌是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由传统漆器工艺中的“嵌钿”演变而来,主要以色彩丰富的石头为材料进行镶嵌,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2008年,该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编辑:骆思宇
采写:林筱 朱建波
摄影:缪海静
【乌镇声音】专访丨亚信安全陆光明:传统安全边界逐渐消亡 须建立新型立体防御体系******
伴随数字经济时代的开启,产业生态和生产组织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但同时也遇到了新困难、新挑战。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亚信安全总裁陆光明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表示,数字化转型推动了传统安全边界的消亡,这就需要建立新型立体防御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常态化、实战化、体系化运营管理。
陆光明谈到,过去网络边界清晰,用户能够在各个节点上部署相应的安全产品来进行安全防御。然而,边界的逐步消亡,数字资产的暴露面增加,都给网络威胁攻击提供了新的“暗道”。
“这种情况下,需要部署的是整个纵深防御和体系化防御,不仅从云、网、边、端都能进行形成网络威胁发现、处置、响应、阻断等一系列能力,还要能够把不同安全能力关联分析,对整个攻击链条进行完整回溯,形成联动。”陆光明表示,在网络安全思维转变,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大趋势面前,网络安全市场的平台化已是大势所趋。期待建立全网安全免疫防御系统,在安全平台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全面高效的安全解决方案,实现了丰富的威胁情报与安全产品能力联动,实现全网协同、立体纵深防御。(记者 刘昊 李政葳)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